淺談永續發展的藍色經濟
臺歐盟科研專欄
李易純博士後研究員(自然平台)2022年3月7日
- 歐盟的藍色經濟政策
海洋佔地球表面 72%,是地球最主要的生態系之一,更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除此之外,氣候調節、資源開發、交通運輸、和漁業捕撈,更與人類關係密切。2012年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提到藍色經濟為未來海洋管理應努力的目標,並強調人類活動和海洋的調和與共生(symbiosis),以及永續經營的海洋產業。歐盟執委會也在2012年通過了「藍色成長(Blue Growth)」*1的發展策略,期望透過藍色經濟推動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促進經濟增長、社會包容、改善生計和就業,以及確保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同時驅動歐洲經濟成長,並以創造就業機會與總體經濟附加價值為主要目標。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估計,藍色經濟的價值約為24.2兆美元,且每年至少創造2.5兆美元的經濟價值,足以使其躋身全球第八大經濟體,並且預計到2030年,藍色經濟的成長速度將是主流經濟的兩倍。
圖1、歐盟提出永續發展的藍色經濟
歐盟於2018年成立了BlueBio Cofund*2,主要以實現永續的藍色經濟為目標,並在在眾多的海洋科技研究中累積藍色經濟價值鏈的知識庫,發展具有安全、營養和有價值的生物技術;期望這些技術可以應用到一般廣泛的食品中,並且加強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循環經濟。BlueBio主要聚焦6大核心議題:(1)開發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廢棄材料的創新用途,以實現零廢棄物;(2)利用生物技術和ICT技術開發智能、高效並且可追溯的糧食系統,並應用在水產養殖和漁業;(3)開發微生物基因體以支持水產養殖、漁業、食品加工和生物技術的發展;(4)創立預測系統以改進海洋中生物多樣性的識別和定位;(5)在食品和養殖加工、生物精煉、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化學品和營養素等領域探索與陸生產物的關聯,並極大化利用其生物資源;(6)創新養殖、改良品種、引入新物種、並採用新的生產技術來改善水產養殖和野生捕撈。其最終目的是希望藉由創新的科技與技術,並且實際的轉化成商品與服務,為藍色經濟帶來更大的價值。
圖2、BlueBio的目標為:將生物科技的研究主題轉化成產品並導入市場
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3,其中的第14項目標是「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是以健康與永續為前提之海洋發展計畫,為促進環境發展重要領域之一。歐盟執委會也於2021年5月宣布了實現永續藍色經濟的計畫,特別提出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藍色經濟不僅是單純的利用海洋資源促進經濟,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永續發展及有效利用資源的精神,提醒大家在真正貫徹綠色生活之前,如何妥善利用海洋資源才是成功的關鍵。
圖3、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4項 – Life Below Water
- 台灣的藍色經濟與藍色革命
在行政院提出的5+2產業創新計畫中「新農業」,即把智慧養殖漁業一項列為發展重點;台灣養殖漁業主要分為內陸養殖魚塭、海面養殖及箱網養殖,但是台灣現行市場目前仍是以捕撈漁業為主。根據2017年10月綠色和平組織所發表的Sea of Distress*4報導,自20世紀末以來全球漁獲量持續下降,顯示海洋生態系統正遭受破壞,全球三分之一的漁業資源已經慢慢枯竭,以長遠維護海洋資源永續利用的角度來看,智慧型養殖漁業未來將成為重點產業。而在糧食安全的政策當中,食品的可追溯性與原物料監控為十分重要的一環;應用在漁業產品上,如何以數據分析、影像、監控等智慧系統建立海洋資源的數據資料庫與產銷履歷,並以區塊鏈的概念協助傳統漁業轉型,才能真正達到永續的藍色經濟。
目前已有許多國外大型漁業業者投入漁業科技發展及來源可追溯性之新興科技開發當中。英國的Observe Technologies發展一套AI處理系統,以便在餵食魚群時追蹤餵飼模式;印尼的eFishery開發了感測器檢測魚蝦的飢餓程度;日本和新加坡的水產養殖技術公司Umitron Cell提供了可以遠端搖控的智慧餵魚器;挪威的海鮮創新社發表了AquaCloud雲端平台幫助魚類的健康管理;印度水產養殖公司Aquaconnect開發了FarmMOJO的手機應用程式,可幫助蝦農預測疾病並提高水質,搭配無人機和機器人收集養殖數據,這些人工智慧與ICT的技術發展以及應用在養殖漁業的科技產品,證明了智慧型養殖漁業已變成世界性的重要議題與未來。
台灣在ICT,以及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的技術名列前茅,因此在新農業的政策中,智慧型養殖漁業也列為重點項目。在2019年臺鹽綠能協同資策會及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與業界專家等共同合作,啟動經濟部工業局「智慧漁電共生產業解決方案淬煉計畫」*5,引導產業發展智慧化水產養殖,目標建立智慧雲端平台;透過智慧監測即時取得資訊與控制,提高產值、降低災損,此計畫也在2020年8月正式揭牌運作。資策會也在經濟部的支持下發展了「智慧漁業數位分身Digital Twin Solutions for Smart Fish Farming」核心技術,以人類智慧(HI)加上人工智慧(AI),建置出如同水中分身的「智慧水產雲」科技養殖系統,協助智慧漁民發展精準數位決策生產管理。
圖4、經濟部與農委會的智慧漁電共生產業解決方案淬煉計畫
- 結論
藍色經濟兼顧了環保與經濟,強調「重視保育」、「再生」、「零排放」、「資源永續」等環境議題,符合世界各國尋求取用大自然裡可用資源,以解決目前經濟與環境挑戰的可行方案,已成為世界產業趨勢。近幾年非常熱門的話題是將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技術結合,成為智慧物聯網(AIoT),而這兩項技術結合後所產生的數位轉型方案應用,更是將各種產業帶向了新的里程。AIoT技術應用在養殖漁業上,可以隨時監控天氣與水溫,做出最即時的應變措施,降低了因為氣候變遷而造成的生態影響,確保物種健康與減低漁民的損失;這不僅只是為了消費者之漁產品安全、改善漁工勞動環境與瞭解海洋生態系統環境健康狀況而已,更是將傳統漁業導向了真正的友善環境與永續發展的目標。
備註:
*1. Blue Growth Strategy為歐盟在2012年提出,目的是在海洋經濟領域創造永續成長及就業,幫助歐洲經濟復甦。https://blue-action.eu/policy-feed/blue-growth。
*2. BlueBio的計畫為ERA-NETS COFASP (Cooperation in Fisheries, Aquaculture and Seafood Processing)與ERA MBT (Marine Biotechnology)的延續,期間為2018至2024年,under在Horizon 2020框架之下。https://bluebioeconomy.eu/。
*3. 聯合國在2015年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又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https://sdgs.un.org/goals。
*4. 綠色和平組織的Sea of Distress報告是每年對美國15家主要餐飲服務公司對永續漁產的承諾進行了評估和排名。https://www.greenpeace.org/usa/research/sea-of-distress/。
*5. 智慧漁電共生產業解決方案淬煉計畫是,臺鹽綠能為積極推動「漁電共生」發展綠能發電結合水產養殖,攜手資策會、國立海洋大學、新漢於台南北門打造一座200KW漁電共生的示範案場。https://www.nexaiot.com/tw/news/AS-%20Smart%20Farming。
參考文獻:
- 國家發展委員會NDC-DSD-103-019(委託研究報告),建構我國海洋政策之「藍色經濟」概念與推動策略之研究。取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NTY0NC83ODY4LzAwNjI4MjEucGRm&n=6JeN6Imy57aT5r%2Bf5pyf5pyr5aCx5ZGKLnBkZg%3D%3D&icon=..pdf
- Blue Economy: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ic paradig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ceanactionhub.org/what-blue-economy
- What is Blue Growth? Retrieved from https://blue-growth.interreg-med.eu/
- ERA-NET Cofund on Blue Bioeconomy –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aquatic bioresources. Retrieved from https://cordis.europa.eu/project/id/817992